相信大家近对“双循环”这样一个词汇并不陌生,即是“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。这也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。在此背景下,对于房地产有一种观点是,要扩大内需,必须让房价回归到“合理”的水平。
其观点的一个核心就是,在扩大内需过程当中,高房价、投机炒房、“泡沫”等非实体经济的因素,或可影响到其他实体经济。主要的就是资金问题,当房地产融入、占用了更多的社会资金做大做强的同时,也挤占了其他实体经济的资金和发展空间。所以,如果要保证“双循环”,扩大内需,需要将房地产回归到”住“的层面,以此来打击投机炒房、过度投资等挤占资金的行为。简而言之,就是钱去哪儿的问题。
的确,我们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,采取过一些“粗暴”的方式,比如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同时也助长了投机炒房的行为滋生。如今不仅明确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而且提出了更加有远见的“房住不炒”,将房子回归居住属性,弱化投资属性,将社会资金再次分配到其他实体经济,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。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,不断完善调控政策,真正“还利于民“。
但是,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,就一定是要降房价吗?
两年前的“730”会议提出,坚决遏制房价上涨。之后,每个月国家统计局的房价数据都表现的比较平稳,尽管并没有真正让大部分城市房价“降下来”,但成功的将房价稳了下来。一二线城市甚至出现连续6个月增速回落,至今增速上涨的城市并不多。今年上半年,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,多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依旧保持小幅度的上涨,而且增速比去年同期基本都有回落。稳房价,是当前房地产调控的现状也是核心的。如果将目标设定为降房价,对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“噩耗”,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风险。
比如两年前出现过一次降价潮,新房、二手房均遭到冲击,不少购房客户也参与到了降价维权活动当中,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。粗暴的降房价,并不是现阶段一个明智的选择。而住房回归居住属性,在产品规律、城市化进程的过程当中,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房价涨跌的情况,对于房价不应该持一刀切的态度。
“房住不炒”的定位,不是急于求成,也并非针对性的打压。而是在这种定位的指导下,逐渐弱化住房投资属性,让真正需求住房的“刚需”用户买得起、买得到。而近对于房企负债的新一轮讨论中,也在资金问题上给房企一个“红线”,不过度膨胀,要保证安全与稳定,将房地产“挤占”的资金重新回到其他的实体经济里,为“双循环”的经济格局提供良好的环境。
金源集团为您转载自吉屋网。
如有侵权,请告知我们,我们将立即删除,谢谢您!
电话:0514-88992806
地址:宝应经济开发区东阳路88号
网址:www.jinyuanjituan.net